如今,每個企業都在尋找自身數字化轉型的“最佳路徑”。“數云融合”是數字經濟的特征,是探究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的思路和方法論,也將是重構企業價值、推動新經濟產生的新引擎。
“數云融合”戰略自2022年一經發布,就成為業內重點關注的對象。相較于數實融合等概念,以數據為核心、價值為驅動的“數云融合”將為客戶提供泛在的敏捷 IT 能力和融合的數據驅動能力,構建跨界融合創新的數字業務場景和新業務模式,助力企業級客戶建立面向未來的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全面推動社會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近期,神州數碼通明湖云和信創研究院COE總經理李盛接受采訪,就數云融合的整體理念進行了詳細闡述。本篇聚焦“究竟什么是數云融合”。
神州數碼通明湖云和信創研究院 COE總經理李盛
提問:神州數碼目前在數云融合戰略方向有一些探討和實踐,請您簡單介紹一下神州數碼在相關領域的現有實踐和未來想法。
李盛:神州數碼最開始從聯想分拆出來,我們神州數碼集團承接了神州數碼最核心的業務,從原來做IT分銷、軟硬件分銷開始,引入了國內外很多最優秀的軟件。直到現在,神州數碼已經是全球第四大、中國第一大IT分銷商。但是,神州數碼對此鮮有宣傳,我們更多傳播的還是數字化轉型的理念。
早在神州數碼成立之初,我們就已經開始慢慢接觸電子商務。事實上,神州數碼幾乎是中國第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但我們的客戶主要是B端客戶,相關的電子商務系統也主要承接內部業務使用。為此,我們還搭建了自有的物流體系。直到2017年,神州數碼開始了一項重大變革——收購上海云角,將這家MSP行業第一的企業納入神州數碼體系。由此開始,神州數碼逐漸將云戰略變成技術戰略,2022年正式提出了數云融合戰略。
提問:神州數碼數云融合的底層方法論是什么?
李盛:《數字化的力量》提到了4個戰略方向,第一個,資產數字化。一個企業要想真正數字化,首先是對所有東西都要做數字化。第二個,決策智能化。如果僅需要憑借經驗,其實云原生對人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我需要通過數據及時洞見,然后再用云原生技術從底層架構進行相應的敏捷調整,從而讓我們的基本架構或者系統文件更能適應企業發展。智能化的本質上需要算力。但郭總認為,算法只是一個純技術的工作,而數云融合的落地不是一個純技術的事情,還會涉及到兩個方面。
一個是產業數聯。按照我們對數字化的判斷,未來的數字化一定是產業化的。以江南造船廠為例,它在構建云或技術底座的時候,不只是需要考慮自己,而要考慮整個業態,要把很多其他需求納入其中。所以,我們的數云融合戰略一定不只是從某一個點切入,而應該從整個產業數聯的角度上構建思路。
另一個是組織無邊界。一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涉及方方面面的,企業架構也需要相應調整。ChatGPT今年非?;鸨?,神州數碼對此也非常敏感。我們在第一時間基本上搭建了大模型研究模塊,研究院也很敏捷的用組織無邊界快速響應 GPT的相關研究。
從2月份開始,我們7x24小時的調研了市場上包括AWS、谷歌、OpenAI等所有云廠商發布的大模型,自己現在也已經有大模型的BOT產品出現,已經在某些客戶場景中嘗試落地。我相信在整個IT界,神州數碼相對來說是比較靠前的。
提問:神州數碼的數云融合究竟要做哪些事情?
李盛:我們想要抓住三個驅動:產品驅動,用戶體驗驅動,創新驅動。郭總在《數字化的力量》中提到了數字化的目標就是創新,降本增效是創新的結果。企業數字化必須要有創新的思維。不同于學校的科學發現,或者科學家的發明,產品創新只能由企業來做,所以我們采用的是產品驅動的方式。從價值驅動的角度,我們要做一個可組裝的模型——S應用,它是在DataOps、DevOps、MLOps等體系內部沉淀出來的交付平臺,用它來支撐自主創新的基礎設施算力。
從神州數碼的視角,我們究竟要做哪些事情?首先是資源整合和資源調度。因為很多企業一般采用的是多云架構,但多云資源的整合需要系統的統籌。在此之上,我們希望能夠做到客戶不需要關心基本的底層技術,這些都由神州數碼來搞定。
在云原生應用平臺方面,神州數碼主要是與一些合作伙伴原生的數據平臺公司合作和定制化開發。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做的更深,從而減輕其他業務的壓力。在技術大模型方面,我們主要開發的是一些比較復雜的部分。
基于此,神州數碼提出了I型應用工廠。所謂I型就是Intelligence智能系統,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我們的系統工程,企業直接可以通過低代碼開發平臺,以托拉拽的方式做到DevOps、DataOps等平臺開發。同時,我們也會給客戶提供一個能力大模型——神州問學。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沉淀行業的業務知識庫,然后再基于此進行應用產品創新。
提問:神州數碼為什么會提出數云融合?
李盛:神州數碼原來在承接不同產品線的時候,圍繞著優秀廠商建立了一整套技術服務團隊,我們在跟廠商合作的過程中,把很多經驗和技術留在了神州數碼。在看到云業務的發展方向后,我們在AGG、MSP、ISV等方向都有一些探索,在數據業務方面也有很多年的實踐,包括數據治理、數據分析、數據建模、算法等等。2022年,我們重新審視了自己要做什么、云技術發展的現狀,并且盤點了大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終找到了我們自己可以更好突破的點,順應的提出了數云融合戰略。去年,郭總出版了《數字化的力量》,書中共分5章。其中,第4章重點介紹了云原生技術,數云融合最開始也是從郭總書中逐漸萌生的想法。
我們要做數字化,而且我們服務了太多客戶。在這些客戶買軟硬件、買數據開發、云基礎設施嘗試的過程中,哪些客戶成功了、哪些客戶失敗了,哪些客戶受益于這樣的平臺、哪些客戶做完之后無法落地,甚至最終下云。
我們詳細解構了20多年來服務的所有客戶,總結發現,數字化其實對個人、對企業、對社會都有影響,但是我們更直觀的感受是數字化對個人的影響,它對企業的影響往往感覺不到,所以郭總就用《數字化的力量》這本書詳細的闡述了我們理解的數字化,明確提出了數據資產沉淀就是數字化,并且指出了數字化和信息化的區別,以及數字化的最終目標。所以,數云融合雖然提出來時是云戰略的升級,但本質上它不是為了戰略升級而戰略升級,而是為了回答一個企業應該怎么做數字化轉型。
提問:神州數碼數云融合的優勢有哪些?
李盛:我們認為神州數碼比較大的優勢,一定少不了生態。神州數碼全面擁抱開源,同時也是唯一一家可以聚集3A甚至更多云廠商的公司。我們已經有非常繁茂的開源和云生態,這是我們的優勢?;谶@兩個優勢,我們還在上面做一些自主創新的工作。神州數碼原來在做硬件的時候,我們就有一支研發團隊?,F在,我們有一支專門的團隊研發DPU自主創新組織架構平臺。經過去年的探索,現在正在進行產業落地。DPU還處在研發的過程中,它與現有DPU技術不太一樣,更多的是做企業的私有化部署。由于我們基本上是微軟、阿里以及其他云廠商最大的合作伙伴,所以很多技術也是圍繞云廠商發展而來。
提問:可不可以理解為神州數碼已經往產品公司轉型?
李盛:您理解非常對。在我最初加入神州數碼的時候,主要負責的是算法團隊。從那時起,神州數碼一直在悄然發生改變。從2015年的開始布局,到2017年提出云轉型,到現在我們已經有數千人的團隊負責自有產品研發,已經完全具備了包括咨詢類、售前技術方案規劃、技術落地在內的所有能力建設。
提問:在數云融合服務客戶的過程中,什么樣的產品我們傾向于自己做、什么樣的給別人做、什么樣的傾向于資本合作?
李盛:我們其實有幾個原則,如果市場上有做得很好的產品,我們傾向于合作,沒必要在這方面追趕。如果賽道很長,后面還可能有一些爆發點,我們會自己去做。今年是神州數碼的企業文化刷新年,第一個詞就是成就客戶,我們無論做什么都是以客戶為中心。
一個真正的智者腦子里面可以有兩個相互矛盾的思路,但他還能夠正常的思考,所以我們現在其實有兩個思路,我們公司在安排數云融合戰略的時候,分成兩個矩陣,一個叫產品矩陣,另一個叫營銷矩陣。從自有產品的角度出發,我們統一面向客戶的話肯定是以客戶為中心,但是產品在打磨落地的時候,我們要懂得取舍,要懂得去交流。
提問:能否闡述神州數碼數云融合的轉型路徑?
李盛:很多企業在真正數字化轉型落地過程中,可能一開始很熱血沸騰,但很快就會面臨碰壁。為此,我們幫主客戶進行拆解,產業數聯和企業無邊界更偏向于企業的軟實力,硬實力則是資產數字化和決策數智化,我們進一步把它們拆解成為業務數字化和數字業務化、決策數智化和智能化決策。盡管這些都依賴于數據,但所需的是不同的能力。例如,業務數字化主要是信息化的運用能力;決策數智化更強調分析能力,對此我們會有一些數據倉庫概念的體現;智能化決策則是一些能力模型;數字業務化則是企業想要數據資產變現的數字產品能力,這就需要找到企業的核心價值能力。
神州數碼開發了數云融合工作坊,但這需要數字技術BP在每一個方向上體現出它的能力。對于數據資產,神州數碼將他提高到了很高的高度。我們可以幫助企業進行數據治理,然后幫助他們從數據資源沉淀到數據資產,并且能夠為他們提供數字技術BP的培訓。
通常企業做數字化轉型,首先會請一家咨詢公司整體規劃,但這個規劃的成功率比較低,原因就在于咨詢公司套用的是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但這對客戶本身卻未必適用。因此,我們在幫助客戶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首先通過數據價值的挖掘,從數據能力思考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例如,我們在幫助江南造船廠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經過workshop的梳理,我們發現對方的痛點不在于制造,而是需要應對不同場景、不同人群情況下的敏捷集成。對此,我們通過云原生實現場景的敏捷性,再從數據的角度出發,將業務問題轉化成數據問題,最終轉化成數學問題,我們會在供應鏈或采購鏈分別建立兩個模型,一個預測需求,另一個預測供給,從而用模型預測出供應量的實時變化,同時保證研發流水線的正常平穩運行。
提問:神州數碼如何看待近期AIGC引發的人工智能新浪潮?
李盛:人工智能其實走過非常多的彎路,曾經一度給人感覺馬上就要天翻地覆,但是后來又歸于沉寂。但是,每一次人工智能的發展階段會產生一些新技術,雖然它沒有走向通用人工智能,但這些技術又被可以用于新的人工智能的發展。上一波人工智能的高潮成就是計算機視覺,但后面又經歷了一小段的冷卻期,直到GPT的出現。AIGC全稱是AI Generate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現在比較流行的生成式AI是以生成為手段做人工智能,GPT就是采用了預訓練的生成式AI,其中G是生成,P是預訓練的方式, T就是Transformer——著名的模型結構。
提問:在大模型層出不窮的時代,神州數碼的數云融合戰略如何應對?
李盛:現在,許多廠商都在轉GPT,甚至一些企業也在用GPT對現有功能進行增強。神州數碼的產品定位不是要和這些公司競爭,而更多的是要做GPT Native,從GPT Native的角度上思考存在的問題。
神州數碼是服務于B端客戶場景,某種意義上我覺得神州數碼有優勢,我們現在做的都是沒有人做過的東西。我們會基于公有云廠商的底層平臺做很多解決方案,然后去不斷沉淀。在私有云方面,神州數碼也一直在一些企業內部開發相關平臺,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我們不只是做服務,也會呈現一些產品。例如Bluenic,我們原來在與公有云廠商合作的時候,發現很多零售行業客戶做了很多第三方平臺,以及一些精準營銷推薦系統,神州數碼為此開發了CDP系統,可以集成抖音、公眾號等外部數據以及企業的內部數據進行數據分析,然后進行線索轉換、跟進、報道等,目前很多跨國品牌都是神州數碼的客戶。
此外,神州數碼還有AIoT平臺、智能辦公平臺、數據安全管控平臺等各類豐富的數云融合產品及解決方案。未來,神州數碼的數云融合戰略都將構建在云原生的基礎上,聚焦客戶實際使用場景,幫助企業做數字資產的沉淀。